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场馆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都由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空气源热泵 采用智能造雪,控制最大出雪量,北京冬奥会雪上场馆提高造雪能源利用率,相对于传统造雪,智能化造雪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精准投放,可节省水资源消耗约20%。同时,采用移动式针对性造雪,补充不同赛区。
北京朝阳冬奥村“绿色办奥”,采用了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标准,打造的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方便冬残奥会运动员的使用,还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在交通流线、道路建材的选择、家具的布局等方面,达到最优化。北京冬奥村采用四合院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
在经过专业人员测试后,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地的高品质的冰面制作得到了国内外各项目选手的高度赞扬。此外,北京冬奥会7个冰上场馆的冰面也具有环保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特点。“绿色奥运”的理念贯穿于制冰方案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
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场馆均满足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有竞赛场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雪上场馆注重水资源保护,冰上场馆聚焦能源回收。共享 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加大群众性冰雪运动场地建设。
“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手段,由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北京冬奥会3大赛区,26个场馆赛期全部使用‘绿电’,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组委。
“冰菱花”把超低能耗的理论和技术融入了设计和建造的过程当中,更有利于场馆在冬奥会赛后的利用。设计师还考虑到“冰菱花”所在区域的一些商业布局以及一些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可以根据不同的业态要求。
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冬奥会全部场馆。
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结合冬季特点、赛事特色、区域风貌,通过景观装置、立面装饰、道旗灯饰、照明绿化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我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城市。